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,如闻蝉声,或如潮声;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,甚至消失。耳鸣可伴有耳聋,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。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,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,均与脾、肾有密切的关系。
《灵枢·口问篇》说:“耳者宗脉之所聚也”。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,十二经脉、三百六十五络脉都走于耳,此外,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和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代表穴位,仅耳朵的前后就有260个穴位。所以耳朵和全身的关系非常密切,听力的衰退也就是全身器官的衰退 。
治疗耳鸣、耳聋,中医早就有完整的医学理论和有效的治疗方法。元代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指出耳鸣耳聋的根本病因:“五脏皆禀气于脾胃,以达于九窍;烦劳伤中,使清阳之气不能上升,故耳鸣耳聋、内障目昏也。”
盲目补肾是误区
中医认为,肾开窍于耳,并自古有“肾主耳”之说。我国明代医籍《景岳全书》早就指出“肾气充足,则耳目聪明,若多劳伤血气,精脱肾惫,必致聋聩。故人于中年之后,每多耳鸣,如风雨,如蝉鸣,如潮声者,是皆阴衰肾亏而然。”正因如此,许多人认为耳鸣可能与肾虚有关,于是往往自行买一些补肾的药进行治疗。其实,这只是人们的一个误解。
辨清“虚实”再治疗
“中医将耳鸣分为风热侵袭、肝火上扰、痰火郁结、气滞血瘀、肾精亏损、气血亏虚的证型,各证型的临床表现不一样,治疗原则也大不相同。“比如风热侵袭耳鸣,症状如吹风样,昼夜不停,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,宣肺通窍;而肾精亏损耳鸣,症状特点为耳鸣如蝉,安静时明显,这时,治疗原则才为补肾填精,滋阴潜阳。所以说,中医治疗耳鸣依据辨证论治,并不是全部需要补肾”。
“有人耳鸣后自行购买六味地黄丸,但是效果并不理想,这可能就不是肾精亏损的原因。肾虚只是中医的一种辨证,耳鸣并不都是肾虚所引起,所以治疗耳鸣还是要到医院就诊,确定病因后,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用药。”
防治耳鸣注意几点
耳鸣虽是一种常见症状,也是一种疾病。它常与耳部及周围器官疾病、大脑血流循环、精神心理等因素相关。因此,在平日的生活中,应做到谨慎用药,戒烟戒酒,同时注意控制血糖、血脂、血压,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对于耳鸣病人,平常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防外感,慎用药。
2、调节情绪,保持良好心态。
3、清淡饮食,忌烟酒。
4、起居有规律,保证睡眠。
5、信任自己的主治医师,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。